东莞野生鸟类新记录达353种生态保护再创佳绩
时间: 2025-04-04 来源:温湿度监测
在东莞这片蕴藏着丰富生态资源的土地上,最近传回来的野生动物监测数据让人感到振奋。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刘婷满怀欣喜地提到:“每次看到监测回传的数据,里面的小野猪和小豹猫总是让我感到无比可爱。”她认为,参与这一个项目,不仅让我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据悉,近期发布的《2024年东莞市陆生野生动物监测项目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东莞共监测到的野生鸟类新增17种,其中不乏3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截至2024年12月30日,东莞共记录的鸟类数量已达353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达到10种。
为了全方面了解东莞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东莞市林科所于2024年度进行了一项重点区域兽类和鸟类调查。这项调查的亮点在于采用高科技监测设备:红外相机监测和鸟类声学监测设备。刘婷指出,仅南方的一座城市采用如此高科技的方法来部署生态监测,正体现了东莞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前沿探索。
这项调查共有六名工作人员参与,他们分别在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同沙生态公园等地布置监测设备。在短短的一个年度内,项目组共配置了57台红外相机与7台鸟类声学监测设备。唯有如此,才能更全面地捕捉和分析区域内的动物动态。
红外相机的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它能自动感应并记录经过的动物,无论白天黑夜,工作持续进行。相机可以在一次捕捉中拍摄10秒的视频和3张照片。监测团队每两个月便会前往更换设备的电池和收集拍摄下来的数据,也让该项目逐渐积累了大量生物资料。
与之并行的鸟类声学监测设备同样不可或缺。它以录音的形式记录鸟类的鸣叫声。设备通过4G网络传输数据,使得监测更高效。鸟类的鸣声在这些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物种以独特的叫声传达各自的生态信号。
通过这些设备的监测,项目组在一年里共采集到了24453个相机捕获日,获取视频3824条,照片7649张。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识别和数据清洗,最终确认了1910条有效视频和2560张有效照片。通过红外相机展示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堪称丰富,从豹猫到白鹇,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重要证明。
鸟类声学设备的表现同样骄人,经过5个月的监测,记录到底音频496288条,经过人工识别后,记录到了444663条有效的鸟类鸣声。这一些数据不仅丰富了东莞的生物多样性档案,更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了深入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新增的17种鸟类由项目组成员及东莞市观鸟协会的参与者通过现场调查记录而得。其中,3种鸟类被定位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包括黑鹳、黑嘴鸥和青头潜鸭。它们的出现不仅象征着保护工作的成效,也是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截至2024年底,东莞的鸟类种类达到了353种,分属于20个目,71个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达10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53种。这一些数据充分显现出东莞在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进行监测工作时,刘婷对团队的工作状态和困难深有感触。“为了最好能够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常常要攀爬到较为偏僻的地方布设监测设备,有时一来一回就要消耗一两个小时。这份执着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动物身影。”
然而,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挑战。刘婷抱怨道,森中的一些徒步者和当地村民有时会不小心破坏监测设备,导致记录数据的损失。为此,她呼吁每一位路过的人都要珍惜这份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展望未来,东莞的生态监测工作仍将持续进行。项目组不仅将继续在原有监测点运行,还计划在大岭山森林公园新增30台红外相机,并在城区、松山湖等地增设五六台鸟类声学监测设备。通过的数据收集和监测,将进一步丰富东莞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鸟类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持续推进提供更充分的数据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莞还将迎来更多的野生动物,以及前来定居的鸟类。”刘婷满怀期待地说道。通过这样的努力,东莞的自然景观不仅会愈加美丽,更会成为无数飞鸟栖息的乐土。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